十大常见癌症误区,你中枪了吗?(一)

文章出处:原创 人气:682 发表时间:2022-05-17
更多

误区一:患癌的主要原因是基因

“华人健康网”的调查发现,1/5的受访者认为癌症主要是基因遗传的结果。事实上,这只是癌症发生的因素之一,环境污染、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、过度压力等,都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。癌症会经由生殖细胞上的基因突变遗传至下一代,使后代发生癌症的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。例如,母亲患有乳腺癌,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为一般人的2~3倍。但每种癌症发生基因变异的概率以及遗传特质不同,遗传倾向有所差异。比如与遗传相关的结直肠癌仅占所有患者的5%左右。研究证实,比起基因,不良生活习惯(如吸烟、酗酒、熬夜、压力大等)、环境污染(如空气污染、化学与农药残留等)对身体的伤害更严重。其中,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占35%,吸烟占30%。例如,肺癌与吸烟和吸二手烟关系很大;口腔癌、食道癌与吸烟、酗酒、嚼槟榔息息相关;结直肠癌则与肥胖、不健康饮食、缺乏运动等关系密切。



 

误区二:癌症不可预防

许多人认为,癌症很难预防。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,1/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,1/3可以治疗,1/3可以治愈。预防癌症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。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,预防癌症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多吃蔬果,大约可减少20%的患癌几率。美国癌症医学会建议,民众每日应至少吃5份蔬果(1份果蔬约85克,相当于一个小香蕉、中等苹果或小胡萝卜)、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、保持标准体重、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、戒烟限酒。许多癌症在早期会发出独特的信号,可通过定期体检来辨识。只要坚守“预防重于治疗”的第一道防线,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险因子,加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,远离癌症并不难。

 



误区三:放化疗一定会掉头发

调查显示,高达76%的50~59岁受访者认为“接受放化疗一定会掉头发”,而40~49岁的受访者中,也有42%的比例认可这一观点。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更快,化疗药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周期来起作用。但在治疗同时,多数化疗药会“好坏通杀”,使体内正常细胞受损,尤其容易对肠胃道黏膜细胞、毛囊细胞、生殖细胞等产生破坏作用。比如,治疗乳腺癌的蒽环类化疗药容易造成头发脱落;但有些针对肠胃道肿瘤使用的化疗药只对肠胃道黏膜细胞起作用,患者不容易出现毛头发脱落的现象。为了在心理上更易于接受掉头发的现实,建议留长发的病人接受化疗前先剪成短头发,短头发患者可以理成小平头。



 

误区四:癌症晚期就没救了

大多数癌症患者最怕听说自己已是晚期,癌细胞从原发部位转移到肝脏、肺、骨等部位。调查发现,46%的50~59岁受访者认为癌症晚期没得救。随着医学进步,部分癌症即使发现时已是晚期,也仍可治愈,比如淋巴瘤和睾丸癌的预后就不错。尤其是靶向治疗药物不断获得突破,即使晚期肺癌、乳腺癌等也有机会得到较长时间的控制,存活期可延长几个月,甚至几年。即使癌症发生转移,严重程度也不一样,不可一概而论。只要遵医嘱进行治疗,还是有希望长时间“带瘤生存”的。

 



误区五:断食可杀死癌细胞

不少癌症患者认为,不让癌细胞摄取到任何营养,就能将其“饿死”,于是有人采取“断食疗法”控制癌症。调查显示,14%的中年受访者赞同这一观点,60岁以上人群的这一比例高达22%。临床上曾有肝癌患者为“饿死”癌细胞而只喝水,吃少量蔬果,结果癌细胞没被杀死,自己因肝衰竭而死亡。一般来说,“断食”的癌症患者,一周体重可能会减少10公斤,对免疫力破坏很大,反而使癌细胞更易存活。而且,癌细胞就像“流氓”,除了会在原发病灶附近造成破坏外,更会对其邻近器官组织产生破坏,并产生远端转移,转移过程中出现大量新生血管,攫取其他器官组织的营养。但研究发现,糖是癌细胞最喜欢的食物,如大肠癌、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癌、胰腺癌与前列腺癌等的发生率与爱吃糖有关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,爱吃高“升糖指数”(GI)食物的女性患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3倍,男性则高出32%。一般来说,精制糖类和精加工食品,如甜饮料、糖果、糕点、饼干等零食,都属于高GI食物,癌症患者应少吃,或者用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糖类来取代。

 



PS:文章内容及图片源自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告知。

 

本文TAG: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