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症是一种全球常见病。它的特点是持续的悲观失望,对以往友谊或愉快的活动缺乏兴趣或乐趣。它会扰乱睡眠和食欲,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。抑郁症的影响可能是长期或反复出现的。
2021年,抑郁症患者全球累计超3.5亿人,其中职场人群是“主力”。WHO数据显示:中国有超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,占总人口的4.2%,相当于每100个人里约有4个人是抑郁症患者。在患者中,终生患病率为6.8%,12个月患病率为3.6%。研究发现,18-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,无业/失业/退休人员的抑郁水平最高,其次是学生群体,主体是大学生,再次是服务业人员、个体经营者和公司职员,抑郁得分最低的是专业技术人员。
目前来说,抑郁症的形成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因。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(HPA)过度活动是被最广泛证实的与抑郁症相关的生理异常;5-羟色胺,也就是血清素分泌减少,也被证实与抑郁症有关。除此之外,一些负面的经历也被证实是抑郁症的风险因素:童年遭遇虐待、抛弃等,被证明与重度抑郁症显著相关,而其他生活中的压力生活事件,比如高水平的工作压力,工作中的不安全感,也被证实会促使抑郁症的发生
抑郁症分为轻度、中度、重度,自杀倾向的产生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相关。一般来说,轻度和中度抑郁症不被认为会增加自杀的风险。一项在欧洲的调查也发现,在被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中,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占46.67%,其余53.33%的患者并没有自杀倾向。而且,也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“情绪低落”的现象。“对所有的事都失去兴趣”是比情绪低落更为普遍的抑郁症症状。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》也指出,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出的抑郁症症状也是不同的。比如,儿童、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易激惹或心境不稳定,而不是悲伤或沮丧;嗜睡的症状较多地出现在年轻的抑郁症患者中。而更重要的是,对抑郁症的污名化也会导致人们故意隐藏自己的症状:一些患者即使不开心也要装作开心。临床医师们也发现,许多患者在就诊时不愿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,只是聚焦在躯体的症状,认为自己只是身体出了问题。
对于抑郁症患者,我们应该尊重他们,不能够把抑郁症当成好玩的事去猎奇、假装。平时可以把“你想的太多了”换成“你可以自己待会缓缓,我一直在”。让ta感到你一直在,愿意理解、帮助ta。在帮助他们之前,可以询问一下他们需要什么,而不是给出我们觉得有效的建议。比如,你可以问ta们:“你想我陪你聊聊吗?”或者“你希望我做点什么,能让你感觉好一点?”,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看见、被接纳。